有人说这是一个神秘待见识别的民族,这是一个头戴“太阳”的民族,一个神龛供奉着弓和箭的部落,一个自称是射日英雄羿的后人的民族,一个妇女身穿“皇装”的民族。

革家人自称“革摩”当地汉人称之为“革兜”苗族人称为“嘎兜”,这些革家人村落分布在贵州黔东南州的黄平、凯里、镇远、施秉、福泉、瓮安等市县,人口大约有五万余人,其中以黔东南州的凯里市、黄平县最为集中。

黄平革家蜡染,延续了历史的传统技艺 亻革家新闻 第1张

革家人的服饰与其他民族区别很大,身上的民族服装以刺绣和蜡染花色相结合,革家人没有文字,许多历史都记载在服饰上,革家妇女铠甲式服饰实为一部无字的史书,尤其是头上戴的就是代表弓箭射日的红婴帽,男人头戴凤尾双弓帽,如今男人的头上除了重大节日外基本上看不到本民族的服饰了,到是革家女人不论是在家还是出外头上的装束一点没变。

黄平革家蜡染,延续了历史的传统技艺 亻革家新闻 第2张

黄平革家蜡染,延续了历史的传统技艺 亻革家新闻 第3张

革家蜡染艺术主要分布的贵州黔东南重安江两岸的革家村落里,清澈而长寿的重安江象一位沧桑的老人在滔滔不绝地叙述着这一带革家人的生活变迁和历史故事。由于年代久远,革家许多精美绝伦的工艺文化的起源、形成和演变已无法追溯,也难以考证。但可以肯定,由先辈们延续下来的蜡染、刺绣、织锦、银饰加工等工艺制作,在这里的传承还十分完好。其中蜡染文化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妇女们勤劳、善良和高超的技艺。

黄平革家蜡染,延续了历史的传统技艺 亻革家新闻 第4张

革家蜡染工艺

HMONG MEDICIN HERITAGE

黄平的革家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并使其成为革家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革家妇女以蜡染做主要装饰,她们的头巾、围腰、窗帘、衣服、裙子、旅行包都是蜡染制成。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床单、包袱、书包、桌布等也都使用蜡染;就连背孩子的背带也是染得精巧细致的蜡染。

蜡染是革家女性衣着和妆扮上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盛装和便装,从头到脚,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离不开蜡染。在革家村寨里,绝对没有因男人做不完的农活而要求女人参与劳作的现象。因而“男耕女绘”就自然形成了他们家庭劳动生活的惯例。

黄平革家蜡染,延续了历史的传统技艺 亻革家新闻 第5张

蜡染,属革家传统手工印染工艺范畴,尤以它精致的线条、细腻的画面、严谨的构图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而远近闻名。蜡染的制作过程,是用三角形的铜片扎成蜡刀,蘸吸经高温溶化的蜡汁点画在白色布块上的花纹图案,再通过蓝靛泡染,以开水煮化脱蜡,现出蓝底白纹的图画,即成蜡染。在革家各个村子里,蜡染是革家妇支、姑娘生活智慧的总概括,反映了她们富于想象的超凡艺术能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黄平革家蜡染,延续了历史的传统技艺 亻革家新闻 第6张

革家蜡染虽然只有蓝白二色,但由于妇女、姑娘们善于智慧地运用了点、疏、密、拼的技法巧妙结合,使各款不同的蜡染图案呈现着风情独具和构图多样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蜡染艺术那简洁明快的特色。

它象一部深邃寓意的、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一样,在革家村寨里流芳百世,承袭不忘,是一部记述革家女性文化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史诗,也是妇女们自尊自爱和展示心灵手巧的共同心理。

黄平革家蜡染,延续了历史的传统技艺 亻革家新闻 第7张

这些穿戴在身上的花纹,不但是一种亮丽的艺术品,而且还韵含许多古老的传说和天与地、阴与阳的神话故事。如从头到脚,它讲述作卡羿射日月、雄鸡唤白昼、皇帝赐战衣、住所与宫殿、鱼猎和稻作、丧葬配盾牌、月份有记录、图形说战事、兵马列阵容等。这些穿戴在身上的历史。

打赏

谢谢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 支付宝扫码打赏

  • 微信扫码打赏

  • 扫码打赏,建议金额1-10

    特别声明
    来源:亻革家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亻革家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作者保留权利。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亻革家网立场。

    【上一篇】:

    【下一篇】: